中華建設網 (記者 邱莎)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裝配式建筑是國家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1月19日,湖北省政府召開了全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現場推進會。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我省建筑業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在會上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這樣定義全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上下努力 實現裝配式建筑發展三個轉變
湖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現場會不僅是對全省各地近兩年多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成效進行的一次回顧總結,更是在深入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后,再發力、再部署、再落實,按照既定目標,堅決推進湖北省裝配式建筑大發展。
2016年初以來,湖北省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目標、重點工作、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明晰了十四個省直部門在發展裝配式建筑上的職責分工,建立了湖北省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兩年來,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裝配式建筑取得長足發展,實現了由“激勵性”推動方式向“強制性” 推動方式;由“單一性”技術體系呈現向“多樣性”技術體系推進;由“試點項目示范”帶動向“劃定實施區域”全面推動的三個轉變。曹廣晶介紹,在2016年前,湖北以激勵性方式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從2017年初開始,在明確各地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比例的階段性目標基礎上,開始實行分類分批推進,并剛性要求三年分三批完成確定重點實施區域和重點實施項目任務。
目前,武漢市、宜昌市、襄陽市、荊門市作為試點城市,開展先行先試,荊州、孝感等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本地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其他城市也都在積極跟進中。
過去湖北省實施的裝配式建筑主要是鋼結構體系,現在是預制混凝土PC結構、鋼結構建筑并舉發展,在90米高度以內的建筑,只要是符合條件的,將更多地實施PC結構技術體系。全省今年累計開工的或完成的裝配式建筑項目中,PC結構、鋼結構建筑占主導,這也是主要技術體系發展方向。
而在實現由“試點項目示范”帶動向“劃定實施區域”全面推動的轉變過程中,武漢市前年在陽邏“中建深港新城”和后湖“名流世家”進行PC結構項目試點,去年伊始就明確了推動裝配式建筑逐步擴圈,首先是二環線以內和二環線以外的重點功能區,今年起擴至三環以內和幾個開發區、新區,2019年起輻射到三環外。
宜昌市、襄陽市也結合城市自身特點,劃定了實施區域。通過由點及面的轉變,增加了裝配式建筑生產供給,調動了市場主體投資的積極性。中建三局、美好置業、寶業集團等省內外裝配化知名企業搶灘“一主兩副”城市和荊門市,全省現有9個城市在建和建成裝配式建筑PC、鋼構生產基地24個,其中在建、擬建的PC構件生產基地9個。
正視差距 清醒認識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
盡管湖北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上海、江蘇、浙江等裝配式建筑發展較早較快的地方比,落后很多,甚至與中部地區鄰居安徽、湖南相比較,湖北省存在著較明顯的差距。曹廣晶指出,相比裝配式建筑發展較早較快的地區,湖北省裝配式建筑一是在配套政策措施落地上有差距,二是地方標準規范編制上有差距,三是PC構件生產基地建設上有差距,四是政府投資工程率先上有差距。
近年來,湖北省政府就發展裝配式建筑,提出了用地保障、容積率獎勵、財稅費優惠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但在微觀和細化上,各地只是將這些支持政策措施進行了責任分解,沒有建立協調一致合力高效的聯動機制,沒有結合實際出臺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規劃審批、土地供應、基礎設施配套、財政金融等具體化的落實措施,流程沒有細化,渠道還不暢通。這些配套政策措施不健全不落地,直接影響著企業參與信心,拖慢了裝配式建筑發展進程。
與外省市對比,安徽省發布8項裝配式建筑地方標準,啟動10多項裝配式建筑標準圖集編制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建筑產業現代標準體系。湖北省近兩年來先后發布《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等5項地方標準,但技術標準、設計標準圖集、相關質量、安全、檢測、驗收等省地方標準尚未覆蓋不同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標準編制滯后,導致湖北省有些示范工程項目只能借用外省地方標準,相應增加了實施環節和建造成本。
另外,在PC構件生產基地建設上,以省會城市為例,合肥市建成投產5個PC生產基地,年產能超過120萬立方米,武漢市當前僅建成投產1家PC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25萬立方米。
全國各地都是將政府投資工程作為裝配式建筑切入點、突破口,安徽省開工建造裝配式建筑中,保障性住房占比50% ~60%,合肥市每年劃撥或出讓100畝~ 200畝土地建造裝配式保障性住房、拆遷安置房等;湖北省去年在不計公共租賃住房情況下,僅全省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任務為41萬套,其中四個試點城市開工任務近14萬套,如按60平方米/套計算,開工面積則有840萬平方米,而全省建造的裝配式還建安置房面積還不足25萬平方米。政府投資工程不率先,社會投資項目就不會跟進。
補齊短板 全面推動裝配式建筑政策措施落地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降耗的有力抓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推進湖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有決策,省委省政府有部署,各地要對照已經明確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推進保障等實施意見,拿出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解決“最后一公里”落地問題。
為全面推動裝配式建筑各項政策措施落地,曹廣晶表示,要狠抓PC基地建設、標準規范編制、實施區域項目審批、各項優惠政策落實、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工程建設監管六個落實。
狠抓PC基地建設。建成一條年生產能力20萬方的PC構件生產線,投入動輒上億元,前期投入較多,很不容易,但這是發展裝配式建筑必須邁出的第一步,沒有構件部品,就不能實現建筑裝配。各地國土、規劃等部門要優先基地建設用地保障,政府要優化發展環境,選擇有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研發實力的企業或企業聯合體投資建基地。同時要合理布建,防止產能過剩。
狠抓標準規范編制。建造方式發生變革,標準規范必須先行。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要發揮裝配式建筑專家指導委員會、科技創新聯盟力量,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建筑業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形成代表性強、特色鮮明的裝配式結構體系,完善不同結構體系裝配式建筑相關設計、產品檢測、質量驗收等標準規范和標準圖集,滿足市場發展需要。鼓勵和支持企業編制更高要求的企業標準。
狠抓實施區域項目審批。湖北省政府文件明確要求,規劃部門應根據發展規劃,在土地出讓條件中要明確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裝配率等指標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在土地出讓合同或土地劃撥決定書中要明確相關計算要求。四個試點城市都劃定了實施區域,政府投資工程,包括保障性住房是否按照規定在審批新建裝配式工程項目,責成湖北省住建廳今年3月組織一次規劃管控檢查。
狠抓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湖北省政府明確的包括土地供應、容積率差別核算、科技創新、財政稅費支持等在內的各項政策扶持措施,涉及多部門,各地要再研究、再消化,責任部門要制定具體化辦法,責任部門之間要銜接協調,用好用足用透用活省政府的支持政策。比如容積率獎勵政策的算、核、批、用就需要責任部門之間協調好,落實到位。
狠抓龍頭骨干企業培育。要著力培育我省傳統開發、設計、施工、生產企業向建筑產業現代化模式轉型,支持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組成聯合體,引導企業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健全管理體系,形成具有工程管理、設計、施工、生產、采購能力的大型產業化集團和龍頭企業。
狠抓工程建設監管。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監管,兩手發力,統籌兼顧。完善招投標、施工許可、分包管理、質量安全監管、竣工驗收等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全過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產、檢驗檢測、裝配施工及驗收的全過程質量追溯保證體系,落實裝配式建筑項目各方主體質量安全責任及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
為加快湖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曹廣晶進一步指出,全省市各個部門要形成合力,更需要發揮企業主導作用,激發市場和企業活力,推動市場主體廣泛參與、深度參與。大家共同面對著艱巨任務,共同肩負著重大使命,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一定能開創湖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新局面。
來自: 中華建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