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某職場專家對年輕人選擇從事建筑業提出異議,并直斥建筑業為“夕陽產業”、“沒有前途的行業”。實際上,這并不是孤例。在建筑業發展低迷的近些年,這樣的言論不時出現,不僅扭曲了人們對建筑業的看法,更從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行業一線從業人員的信心。
從筆者與行業企業的接觸來看,可以說,業內持這種觀點的人并非絕無僅有。那么,建筑業究竟是“夕陽產業”還是“朝陽產業”?業內人士應當如何看待行業的未來、走好眼前路,這是關乎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大問題。
看待建筑業不能有“夕陽思維”
這檔節目中的專家之所以認為建筑業已是“夕陽產業”,理由有兩條:一是現在建筑業“錢沒那么好賺了”——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建筑施工企業利潤越來越薄;二是政府對建筑業態度開始轉變,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閃轉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
建筑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特征,導致人工成本在造價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來,定額人工費與市場價格出現“倒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確已成為侵蝕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從行業整體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建筑業企業整體利潤水平呈逐年增長態勢。據統計,行業利潤總額已由2006年的1193.07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6910.3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7.31%。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趨勢,主要是行業企業分化所致。正是在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下,部分資質等級高、資金實力強的企業逐步探索向“產、融、投一體化”商業模式轉型,產業鏈開始延伸到行業上下游,企業盈利能力反而不斷提升。與前些年相比,行業企業近年來在經營管理模式轉型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行業整體脫離勞動密集型舊模式,通過管理、技術等手段提升利潤率,已逐漸成為率先邁出轉型步伐的企業的共識。
國家政策對建筑行業影響深遠。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國家對建筑業改革發展給予了極大關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這是國家從頂層設計角度為建筑業出臺的改革文件,不僅肯定了建筑業支柱產業的地位,也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近年來,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建筑市場越來越開放、規范,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降低,行業現代化發展圖景可期。在這位專家眼中,政府對建筑業管理嚴格是不利因素,這顯然是本末倒置的想法。在“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推進中,建筑業正由關系競爭邁向能力競爭時代,只有在開放、公平的市場競爭中,行業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而從根本上說,需求決定市場,在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廣泛,已經催生了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建筑和智能建筑等的發展,未來,建筑業產品百花齊放的景象值得期待。因此,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思維。將建筑業視為“夕陽產業”的人,一定也有著“夕陽思維”。無論個人還是行業,與時俱進,才能贏得未來。
看待建筑業應當有“立體思維”
從理論上說,我們要了解任何事物,都不應該受線性思維束縛,而應該建立立體思維,從全面的角度對事物作深入觀察。這位專家所言,僅僅是在描述建筑行業發展中的一些現象,并沒有涉及行業發展的本質。要討論建筑業未來成長空間如何,我們應當看到行業結構性發展的大趨勢,而不應該只盯著細枝末節。
從建筑業現狀看企業發展前景。決定建筑業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不是人工成本、原材料價格、工程造價,甚至也不是管理能力,而是企業能否建立起差異化發展優勢,形成自己的品牌。建筑市場之所以被稱為“紅海”,主要原因是行業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之間拼的是價格,利潤率低是必然的。一家企業,如果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比同行做得更為杰出之外,另一條途徑便是奉行不一樣的策略。當前,建筑業知名品牌寥寥無幾,這是一塊未經開墾的寶地。從國家政策導向來看,建設一批行業知名企業,將是未來的重點任務。所以,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企業,一定是有自己的品牌優勢、能夠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
從城鎮化率看建筑行業發展前景。建筑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正是我國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的時代。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義重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城鎮化率為58.52%。“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70%左右。對于建筑業而言,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闊的市場空間、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棚戶區、地下綜合管廊、綠色建筑、鋼結構建筑、裝配式建筑、智慧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等方興未艾,將給建筑業企業大展拳腳提供舞臺。當前,能夠跟上新型城鎮化建設需求的行業企業,發展空間依然巨大。
從世界經濟發展看中國發展前景。2017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全部實現經濟正增長。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總體趨強,東亞和南亞仍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國對全球的經濟貢獻約占1/3。從目前來看,中國仍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近年來的營商環境排名在不斷上升,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監管環境逐步向好。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指出,中國內地通過改革,在開辦企業和企業納稅方面進步較大,營商效率進一步提高。
2018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在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大力推動下,建筑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在這種形勢下,建筑業企業應當正本清源,堅定“看多”國家經濟、堅決“看多”行業發展,抓住發展機遇,守正出新;行業同仁不宜妄自菲薄,應當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增強對建筑業轉型的信心,在創新中迎接行業再次蓬勃發展的輝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