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溫嶺市建工局堅持“預防為主、清防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在臺州市率先建立建筑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工程款撥付兩條線、欠薪投訴應急處理制度,構建起源頭治理、動態監管、應急處置的“三位一體”防欠薪監控體系,有效破解建筑領域欠薪治理難題。
自2017年12月至今年2月底,市建工局共協調處理各類農民工工資糾紛投訴30起,涉及上訪民工576人,欠薪總額1500萬元,同比分別下降65.6%、32.5%、40.3%,欠薪事件發生量較往年明顯降低。
探索“實名制”管理,源頭破解問題
建章立制,做到有據可循。在臺州市率先制定建筑務工人員實名制和信息化管理等相關制度,先后出臺《實名制管理實施細則》《工資專用賬戶監管細則》等多項具體操作細則。明確自2017年10月1日起,建筑領域新辦理施工許可及已辦理施工許可但尚未開工的項目,均須實行建筑勞務用工實名制信息化管理。
實名管理,銀行代發工資。率先設立工程款撥付兩條線,每個工程項目均為民工工資設立專項賬戶,實行銀行代發制度。每期工程款的30%優先支付工資,嚴禁將工資發放給小包頭和班組長,極大降低工資拖欠風險。截至目前,已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48個,新建項目專戶開設率100%,專用支付賬戶歸集總資金達3300余萬元。
建立平臺,確保運作實效。依托“互聯網+”技術加強對民工的出勤管理,與5家網絡公司合作建立企業、銀行、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考勤及工資發放數據共享平臺,確保動態實時監管。同時,建立工資賬戶預警機制,發現數據異常時,立即跟進、查明情況并督促整改,確保工資正常發放。
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動態監管
創新勞務用工“五項制度”。實行防欠薪目標責任制、建筑企業民工管理專人負責制、用工管理實名制、民工考勤公示制、工資發放層級審批制,每半年組織民工參加管理規范督導考核并記錄在案。2017年共抽查在建項目85個,通過查閱民工登記臺賬,基本實現工程項目民工底數清、身份清、考勤清、薪酬清、進出時間清的“五清”目標。
創新工地監管“網格化”。加強落實清欠責任,對全市在建工地實行“網格化”管理,設置專人專班負責,細化管理責任,確保源頭追責。自2017年3月起,市建工局機關和質安站人員分為4組,對19個區塊分組包干落實責任,局班子兼任組長,以周巡查為抓手,及時發現和查處欠薪苗頭。
創新欠薪企業“追責機制”。建立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和欠薪企業黑名單制度,將未嚴格落實工程款“兩條線”撥付和民工實名制管理的企業評為不誠信企業,信用評定降低一級;將引發欠薪上訪的企業錄入建筑市場企業不良行為,性質嚴重的錄入信用黑名單,禁止其參加市內工程招投標并在建工局網站和專報中予以曝光。截至今年3月,共下發《建筑市場不良行為通知書》37份,對春節期間發生欠薪事件的7家建筑企業予以業內通報批評、信用評價減分等處理。
突出應急管理,暢通維權渠道
專人負責專人處理。設立建筑領域農民工維權信訪調解中心,專人專地處理民工欠薪投訴問題。施工企業和項目部負責信息管理,每半年將項目部工資發放臺賬梳理上報,并通過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密切關注網絡輿情等措施,初步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高效有序的欠薪處置調解機制。2017年,共受理來訪欠薪案件85起,接待上訪人員530人,同比下降60%。
主動服務及時介入。印發宣傳手冊,結合“走出辦公室、入建筑企業、入工程項目部、入民工宿舍”的“一走三入制度”,深入企業并分對象講解政策,將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變監督管理為溝通服務,通過約談負責人、成立幫扶小組等舉措,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指導企業完善民工管理程序、堵住管理漏洞。截至目前,共約談5家存在苗頭性欠薪事件的企業負責人,為8家經營困難的企業成立針對性幫扶小組。
建立突發應急機制。制定并完善《欠薪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等預案,要求全局機關同志了若指掌、運用自如。同時建立欠薪聯席會議制度,由局一把手負總責,全局集中參與處理,鎮(街道)及人勞有關部門介入,確保突發事件快速處置、盡快平息、不留后遺癥,有效維護社會穩定,降低負面影響。